遵化一中办公室来客接待处
遵化中学堂建立在有丰厚文化底蕴的沃土之上,作为学堂一部分的“燕山书院”,可以追溯到1000多年前五代时期享有盛誉的窦氏义塾。义塾系五代时窦禹钧所建,《字经》中对义塾主人窦禹钧教子有方,有详细记载。《字经》原文:“窦燕山,有义方,教五子,名俱扬”
河北省立遵化初级中学校门
清乾隆九年(1774年),知州李荫春在城内建燕山书院(地址在东街),后迁一中旧址东院,选聘山长1名主持教务。该院为培养本州的科举秀才而设,其经费由官、绅筹措。每年招收生员22名,由书院提供食宿。另收女童8名。
作为学堂校址另一部分的遵化试院(俗称贡院),建于1877年,是丰玉遵县联合捐建的,是考秀才的考场。
原遵化一中男生教室一部
鸦片战争之后,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。到19世纪末,清政府腐败无能,人民思变心切,一部分先觉人士和有远见的官僚极力主张办洋务、兴学。清政府迫于形势,作出让步,遂停科举,建学堂。
原遵化一中礼堂
遵化一中诞生于清末变法维新之际(1902 年) ,是河北省乃至全国建立最早的中学之一。她见证了遵化政治、社会、文化的巨变,传统因校风之严谨而卓越,校友人才辈出。由“遵化州官立中学堂”到“遵化市第一中学”,校史迄今已届一百零年,跨越两世纪,这是河北教育史上的珍宝,值得抚今追昔,值得继往开来,更应编成史篇,以供鉴往知来。
图书馆
一百多年来,遵化一中与中华民族同呼吸、共命运,为民主解放、民族独立和国家建设培养了大批人才。
龙泉文社
乾隆年间创办的燕山书院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