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兰阳”是马兰峪的别称。据说,因邻县的蓟县称“渔阳”,丰润县称“浭阳”,马兰峪中间为“兰”字,故称“兰阳”。清道光一年(1831年)九月初七,马兰镇总兵兼内务府总管大臣钟昌,上奏道光皇帝,要在马兰峪捐建书院一所,义学二处。皇帝准奏后,钟昌督率官、绅、士、商捐建了“兰阳书院”,为储存图书,培养人才之用。从此,“兰阳”之称便传扬开来。
马兰峪因北靠长城马兰关口,故此,历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。清康熙在部昌瑞山建陵后,此地才繁华兴旺起来,清东陵的总管内务府就设在马兰峪城里,从此,兰阳城便成了皇亲国戚落脚、文官武将留守、官商巨贾交易、教九流聚集的地方了。同时也出现了很多耐人寻味的名胜古迹、离奇古怪的奇闻轶事、脍炙人口的“兰阳八景”以及闻名京东的风味小吃等。
昔日兰阳城
兰阳城即马兰峪城。明洪武年间,为扼守马兰关口,大将徐达领兵筑土石城一座,屯军为营。故也有“马兰谷营”之说(谷,读峪,其义和峪同),万历年间,蓟镇总兵官戚继光在此镇边时,将此城包砌城砖,墙顶修了城垛,还在个城门洞上建了岗楼。守关的官员参将常驻于此。
清乾隆年间,除在明代修建的基础上加以修整外,又将南门门洞上的岗楼拆掉,扩建为高大的二层明楼,在楼里塑了关帝塑像。
为了使明楼雄伟壮观,在城东南角和南角,修了两个角楼,其工艺仿照北京故宫角楼而建。因此,很是富丽壮观。此楼的建立,给兰阳城大增姿色,凡来兰阳的过往行人无不留步,观赏工艺之精,赞叹豪华之举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