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作为历史见证者的考古史料,遵化人民同样发掘许多。1972年从君子口采集了植物化石,象腿骨、马牙及刮削刀、打制石器等,经专家考证,断定是四、五十万年前北京猿人生存着的旧石器时代遗址。证明,遵化这块土地上的人们早已形成了民族定居的部落,与兽相持地繁衍生息了。至商周时代,从出土的石斧、石磨、陶罐、铜鼎、铁盘等测定,居民的生活条件和劳动能力、工艺水平都大为改观,已然过上林茂水足、食宿安乐的生活了。
追溯历史,从诸多资料看,遵化最早在商汤时就属于蓟了。《逸周书·世浮解》:武王克商,“凡憝国有九十九,凡服国六百五十有二。”今人阎崇年认为:蓟国,作为“自然生长的国家,在武王克商以前,就已经存在于今北京地区”,“为其时众多诸侯国之一”。《史记·周本记》记述 :武王克商后,封“帝尧之后于蓟”。《博物策会》亦载:“ 范镇之赋出幽州也。究其沿革,唐虞则为幽都,夏殷皆入冀地,周封尧后于蓟,封召公于燕,正此地也。”因此说,距北京百余公里的遵化,当属之无疑。
后来,属燕国。这也是个自然生长的国家,在今北京至辽西一带。《史记·世家》载:“武王灭纣,封召公于北燕。”《曰下旧闻考》燕国逐渐侵大,“并渔阳、上谷、右北平、辽东、辽西诸郡地。”遵化一带即属北燕,由此得知,遵化在春秋以前无建制。然而,有些史实却与遵化有关:被誉为“燕昭北筑皇金台,四方豪杰乘风来”的贤王燕昭王茔墓,就坐落在市郊东南40公里远的铁厂镇西面无终山东麓;《搜神记》载:晋司空张华,发现燕昭王墓前有一美女,曰夜与其交谈。后被张华识破,乃墓前一木华表受曰精月华所变的一只斑狐,现形而去。
春秋时期,属无终子国。无终氏, 系从尧舜时代存至战国末期北方的一个少数民族,又称山戎、北戎。以种植、畜物、山林采集为业,大葱、大豆等为特产。《史记》里就有北方“山戎,发、息慎”记载(《五帝本记》)。《汉书·匈奴传》云:“燕北有东胡、山戎。各分散溪谷,自有君长,往往聚者百有余戎,然莫能相壹。”当时对燕、赵、齐、晋筹都有威胁。它于公元前707年曾“越燕而伐齐”;44年之后又伐燕。于是,燕昭王联合齐桓公伐讨于它。无终子嘉父战败之后,逃至遵化东南铁厂镇西山的无终子洞,避难至死。
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,于二十六年(公元前221年)划分全国为36郡,设守尉丞。其中所设右北平郡里的俊靡县,即在遵化,始有县治。六国虽被灭掉了,可塞外的匈奴、鲜卑等少数部落仍不断侵扰内地。秦始皇于三十四年(公元前213年)命大将蒙恬率30万大军北击匈奴70余次。又经过10年的努力,把秦、赵、燕等国的长城连接起来,即称今之万里长城。
秦二世元年(公元前246年)九月,韩广为赵略地至蓟,后来竟自立为燕王。不久,项羽封藏荼为燕王,改韩广为辽东王,都无终(包括遵化)。当汉高祖三年(公元前204年)十月,大将韩信率兵征讨叛汉的燕王藏荼,追杀中来到无终一带。遵化城南50 华里的慈应山寺里,曾经留有“韩信攻书室”碑碣,200余年前的清末,其石案、石砚尚遮。迁西县等地也留有他的足迹。
西汉,武帝元狩六年(公元前117年),封皇子旦为燕王,置16州。幽州领郡,右北平郡包括无终,俊靡、徐无、土垠四县。遵化则在俊靡、徐无二县之内。此际,古今人们口碑的“精诚所至,金石为开”成语,就出在右北平郡内:武帝元朔三年(公元前126年),帝拜大将李广为右北平太守。因英勇善战,被匈奴称之“飞将军”。他曾出卢龙塞侵获了匈奴首领单于。又因当时境内多虎豹,常伤人,李广一次来到郡界东南的今卢龙县东南十余里处,夜里在追射猛虎中,发现前面草丛里像只卧虎,搭箭猛力射击,结果是块虎头石,但见矢头已穿进巨石尺余深。《卢龙县志》用 “脚踩烟墩山,箭射虎头石”来描写李广射虎的雄姿。
王莽篡位后,改右北平为北顺,属幽州,改俊靡为俊麻(包括遵化在内),徐无县曰北顺亭(包括玉田、丰润)。光武帝刘秀恢复汉朝之后,仍称右北平, 仅辖土垠、徐无、无终、俊靡(遵化)四县。《后汉书》载:“更始二年(公元22年)正月,公 (指刘秀)到蓟。”不久,因南方会中乱,他便率军南驰讨伐。 贼退后,“光武还蓟,复遣(即蓟州太守耿)与十三将军追贼至潞(通县)东,及平谷, 再战。遂穷追于右北平无终,土垠之间,至俊靡(遵化)而还。”此后,为光武帝包打天下,被誉为 “伏波将军”的马援,于建武二十一年(公元45年)阻挡乌桓、鲜
卑等搔扰右北平(包括遵化),曾来此地筑堡立县,击败外敌,展现他那“丈夫为志、穷当益坚,老当益壮”的雄风。再者,遵化城西60华里远的石门镇东山脚下,有座“将军庙”(“文革”前已拆),内塑两尊高大的泥像,是为祀泯汉中郎将孟益和骑都尉公孙瓒的。原来,汉灵帝中平四年(公元187年),渔阳张纯诱辽西乌丸丘力居等造反,占领幽、冀二州,张纯自号弥天将军、安定王。灵帝派中郎将孟益率公孙瓒讨之,终于在石门峡把他打败,抛妻弃子北逃,后人建庙塑像以祷之。又在建安十二年(公元207年)夏,任司空、冀州牧的曹操率军东征乌桓时、驻足于无终(包括遵化),派人特请名人田畴共议。畴愿为向导,择北路出喜峰口, 奔平泉,直捣乌桓老巢,使其一举成功。
东晋永和八年(公元352年) ,幕容俊称帝于蓟(北京),国号大燕(史称前燕)。遵化属幽州北京郡的俊靡、徐无县。北魏初,遵化属幽州右北平郡,领无终、土垠、徐无三县,后俊靡(遵化)并入徐无 。北魏太平真君七年(公元446年),右北平更为渔阳郡,仍隶幽州,领三县。北齐(公元552-577年)间,遵化归土垠县内,隶属东北道行台。此间,也曾多次修筑长城,自西河郡总秦戍(今山西大同西北)东至渤海(今山海关),长达3000余华里,每隔10里设一戍(驻兵据点),要害处设州,镇25处。北周(亦称后周,公元556-581年),改置燕、范阳二郡,把徐无县并入无终县, 后由渔阳郡兼领之。隋朝,大业三年(公元607年)废州置郡、属渔阳郡无终县,后又改称渔阳县。大业十年(公元614年)三月,炀帝曾亲征高丽,七曰高丽遣使请降。大业间,评剧《对花枪》中的罗艺,曾经以虎贲郎将镇守幽蓟,自称幽州总管。其后代罗章,曾在遵化洪山口与洪月娥招亲,传《罗章跪楼》一戏,就出在此地。隋末农民起义军领袖高开道,就在此地兴起,后占领渔阳郡,自称燕王。
唐代,县置变动频繁。武德二年(公元619年),再建无终县,属蓟州渔阳郡(隶安东都护府),万岁通天二年(公元696年),无终县更名玉田县。开元四年(公元716年),仍隶属幽州。八年(公元720年),隶属营州。三年后又归属幽州。十八年(公元730年),割渔阳,玉田、三河置蓟州。翌年,在渔阳郡东北90华里有洪水守捉,又东北30(华)里有盐城守捉(即遵化)(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)。至今,遵化境内流传着许多唐王李世民东征高丽的轶事:市区西南50余华里的平安城镇,原叫温泉乡,李世民路过时在此疗疾,病愈后赐名今称,后人建起了唐王庙。相应的是,镇北20余华里的长城南麓建有延寿寺,是因为他在此度过生曰而祀;镇的附近有他赐名的慈应寺、济悯寺等,镇东南有他晾过盔甲的晾甲山,饮过马的涌珠泉、搬倒井及渡过河的“魏进塞出漏汤河”等。天宝年间“安史之乱”,同样波及到遵化。广德元年(公元763年),史思明之子史朝义弑父后,被李怀仙追杀得由遵化逃到山海关,仍被捉回缢死。
五代十国间,后梁乾化元年(公元911年)、唐检校司空,幽州卢龙军节度使刘仁恭之子刘守光,囚父杀兄,称帝幽州,国号大燕(史称中燕),改年号应天元年,据有幽州,蓟州、平州、营州、沧州等地。当时遵化属平州所辖,应天三年(公元913年),晋王李存勖灭燕,10年后又灭后梁,称帝为唐,史称后唐。在平州买马监的基础上正式建起遵化县。旨在遵从君王的德化之意。当时,全县仅有100余村。传说,《李三娘打水》一戏,就发生在京东一带。原后唐明宗婿、官河东节度使的石敬塘,于清泰三年,(公元936年)引契丹兵灭了后唐,自封为晋。自称“儿皇帝”;天福三年(公元938年)十一月,他割燕云十六州给契丹国,其中包括蓟州遵化县。自此,“遵化”之名正式启用。 |
|